□潘媛
  我同事春節時去了雲南建水,那裡有一座700多年曆史的文廟。她記憶最深刻的畫面,是在文廟杏壇的兩邊,有許多小孩子寫的毛筆字,都是典籍里各種關於“孝”的表述隨身碟,一路掛在園子里,裝裱得很好。
  每年春節前後,父母親情總會成為熱詞。今年烤肉,是大萌子和她爸爸橫跨30年的30張合影。去年,是川大女生馮姣的手繪漫畫《世界再大,也要回家》。似乎中國人蓄積和等待了一整年的情感,只能在這一段時間集中爆發,集體沉吟。
  成都的餐館老闆劉茂明,因為覺得“母親高興就系統傢俱比啥都強”,將經營的餐館歇業一日,專為母親賀壽。少賺了錢,但“賺”來了母親的高興。
  其實,在傳統的中國道德中,對“孝”有著十分苛刻的規定。古代官員的父母離世,不管官大官小,必須離職,回到家鄉,三年當中,吃預防癌症須知、住、睡在父母墳前,不喝酒、不洗澡、不剃頭、不更衣,並停止一切娛樂活動。在漢代,孝是選拔官吏的科目之一。清代官場里,匿喪不報者,革職。而在如今這個時代,我們拋棄了一切嚴苛的規定與禮儀,讓今天的父母們高興的辦法既簡單又難:陪陪他們。
  記者採訪劉茂明的時候,關鍵字他很意外:“這不是一件家常事嗎?”這個自然的回應讓人感慨。新的時代給親情和孝道帶來挑戰和阻隔。春節過完了,我們又從故鄉來到異鄉,從鄉村回歸城市,從父母身邊一頭扎進密密麻麻的寫字間。我們在地理上和情感上又一次離父母遠去,而那些春節期間帶給我們震動的故事、漫畫、照片、歌曲,甚至肉麻的心靈雞湯,都不應該遠去。
  劉茂明教育著我們每一個人:親情不要總在春節才被強調,“孝”應該成為一件家常事。  (原標題:讓“孝”成為家常事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s67qsimx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